-
万山陈哥
见习记者王葳然 实习生刘嘉雯摄影沈媛编辑陈姝楠“起来!起来!起来!我们万众一心……”伴随着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,目送五星国旗衬着清晨的阳光冉冉升起……今天早上,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广场上,一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正在进行,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16名师生代表列队大声诵唱国歌,拉开了2025“至正之旅”喀什师生上海行第二季活动的序幕。
今年5月,“至正杯”校园法治辩论赛(喀什赛区)第二季活动圆满收官。7月6日至12日,喀什赛区辩论队16名参赛师生代表来到上海,开启“至正之旅”喀什师生上海行第二季系列活动。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,上海法治报社联合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等单位主办,将通过每日一主题,串联起爱国主义教育日、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日、Citywalk“看上海”日、法治夏令营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,让来自喀什地区的师生们走进红色场馆、政法院校等地,更好了解上海的同时,树立法治意识,更好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。
今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 ,“至正之旅”首站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教育展厅。来自巴楚二中的依尔凡·阿布都热衣木同学指着墙上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》,逐字逐句为大家讲解这部法律的维吾尔语读法。师生们在现实与虚拟交织的互动体验中,沉浸式回顾了国旗诞生的历程及其蕴含的历史意义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现场爱国主义教育。“愿红星照耀前行道路。”“望祖国繁荣富强!”在展厅留言墙前,师生们用纸笔抒发出内心的真挚情怀。“我想借用习主席的一句话:只争朝夕,不负韶华!” 马松葶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动容地说道。
随后,喀什师生来到中国法学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“五院四系”之一——华东政法大学。“我们现在所在的建筑叫做交谊楼,是圣约翰大学时期的一幢历史建筑。1949年5月,在上海解放前夕,这里也是‘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’。”漫步在被列为“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”的校园中,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学生苏渝琀带领师生们参观了“苏河明珠”历史文化展,先后参观了交谊楼、格致楼等历史建筑,让师生们对这所法学殿堂有了第一次深入了解。
“一辩稿怎么写?写一辩稿的标准是什么?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,再开始进行头脑风暴。”“与演讲不同,辩论不是一味抒发自己的情绪,这里的价值需要与前面队友的论点进行结合。”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,来自华东政法大学校辩论队的陈振欣和邰欣怡分别从“一辩稿写作技巧”和“反驳应如何进行”进行分享。“网上有很多人说一辩不重要,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一辩辩手?”在自由交流环节中,来自莎车三中的马松葶提出自己的疑问。“情绪表达、断句,甚至是与台下评委的眼神交流,以及音量和音色的把控,这些都是一辩可以体现的。”陈振欣:“在自由辩论时,因为一辩位置比较靠前,当二辩、三辩进行攻辩时,他们会情绪高涨,态度火热,这时你作为一辩是最清醒的,在自由辩论时就可以更好地把控局面。”
下午,师生一行来到上海政法学院,参观了校园及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。随后,来自喀什的辩手老师们与该校辩论社社长及同学、校辩论队指导老师陆嵬深入交流。在校园内参观模拟法庭时,同学们争相坐上审判长位置,体验法槌落下的庄严与神圣。
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什么?”一场生动的宪法飞行棋法治互动游戏中,师生们被分成四个小组参与问答比拼,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宪法教育从“被动听”变为“主动学”,更鲜活、更接地气。
“我今天几乎没怎么看手机,在路上也一直在看窗外的风景。”来自喀什六中的阿依克孜·莫敏告诉记者,“因为上海的绿化和景观跟新疆很不一样,对我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。”巧合的是,今天也是“至正杯”校园法治辩论赛(喀什赛区)第二季最佳辩手、喀什六中郑慧子的17岁生日。在结束一天的行程后,同学们载歌载舞,分享着同伴成长的喜悦。“虽然昨晚只睡了三四个小时,但今天非常兴奋,特别是去到了我梦想的学府华东政法大学,虽然我的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,但我还会继续努力。”郑慧子对记者说道。当天“法治夏令营”主题日活动得到中共四大纪念馆、华东政法大学、上海政法学院大力支持。